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初唐小闲人李让(初唐小闲人李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初唐小闲人李让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初唐小闲人李让)

时间: 2024-07-08 08:55:28  热度: 9℃ 
点击全文阅读

  再加上昨日他拒绝了太原王氏的招揽。

  站在世家门阀得到角度,自己一个泥腿子竟敢拒绝他们的招揽,无异于是在挑衅他们的威严。

  太原王氏可不是唐俭。

  拂了唐俭的面子,看在阴山大营的情分上,唐俭不会把他怎么样。

  但太原王氏和他可没有什么情分可言,他不冒头还好,说不定时间久了人家就把他的忘了。

  但他要是继续留在长安,顺手摁死自己就跟摁死一根臭虫那么简单。

  他确实有手段能够让太原王氏物理消失,但那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并不想打开除了火药之外的第二个潘多拉魔盒。

  李让刚刚做出回到太平村苟起来的决定,两个小宫女也端着热水和洗漱用具回tຊ来了。

  “公子,奴婢伺候您洗漱。”

  那小宫女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只是偶尔偷看李让的余光之中依旧还会显着羞怯。

  李让心不在焉的点点头,任由两个小宫女在他身上施为。

  心里却是盘算着,回太平村后也该准备一些后手了。

  最起码也要先将那些能够让自己有掀桌子的底气的东西弄出来放着。

  很快,李让在两个小宫女的收拾下恢复了翩翩公子的威仪。

  望着铜镜之中那张脸,李让越发觉得他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

  拾掇好一切,小宫女诺诺的问道:“公子,您现在要进宫吗?”

  李让摇摇头:“不了,我的马在哪?”

  要回村苟起来,自然是越早越好,所以李让准备现在就走。

  两个小宫女虽然有些惊诧,但还是给他指明了马厩的方向。

  找到自己的马,李让想了想,又来到东宫府库之中支应了几贯铜钱。

  折腾了这一阵,天也亮了。

  朱雀门大开,李让牵着马出了皇城径直来到东市买了些东西,这才打马朝着太平村而去。

  回到村子里,将从东市买来的那些东西放回木楼里,李让又马不停蹄的来到渭河边上。

  正在田地里劳作的乡民们看见李让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全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王叔应了上来,笑道:“二娃子,恁造出来这个犁,真是个好宝贝,这六百亩地,要是以往肯定翻不出来。”

  李让望着眼前这一大片平坦的土地,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曲辕犁当然是好宝贝,不然太原王氏也不会愿意斥巨资三千贯买断。

  李让笑了笑,将王叔拉到一边,低声和他说起了长安城里的变故。

  听完李让的分析之后,王叔脸上神情非常懵逼。

  “咋死一个人就会起变故,这不对咧。”

  王叔的脑容量实在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长安城里死了一个人,就会生出波及到整个长安的变故。

  李让也没有多说,他知道要让一个农户汉子去理解什么利益分配和权力空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李让说完长安城的变故之后,也只是让王叔告诉大家最近几天就不要去长安了。

  不过眼下夏收在即,想来村民们应该也不会有去长安的机会。

  叮嘱了王叔几句,待他应下之后。

  李让从人群中找到了张家二叔和三叔,和他们道明了自己需要打造一些东西,需要他们配合之后,两人顿时拍着胸脯领命。

  随即又告知了大家他不能下地干活的原因,便带着张二叔和三叔返回了村子里。

  短时间内,他没法子准备与天同寿的手段,但是先做几件防身的小玩意儿是完全可以的。

  后世的时候,有一种暗杀的利器叫做单筒袖箭,可以佩戴在手臂上以衣袖遮掩,小巧玲珑易携带。

  射程虽然不是很远,但杀伤力却很大。

  李让曾用纸壳子复原过那种袖箭,用来防身正好。

  他不确定会不会有人对他动手,但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总是没毛病的。

  是的,自从来到大唐之后,李让就换上了被迫害妄想症。

  主要是这个时代法律意识太他妈淡薄了,大唐又是一个尚武成风的国度。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

  再加上他现在算是一只脚踏入了官场,古人太狡诈,他自认智慧不敌古人,又没有金手指,他实在是害怕哪天莫名其妙的就死了。

  所以猥琐和发育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苟的真谛。

  李让现在要做袖箭,那就不能缺少钢。

  但钢铁在大唐属于战略物资,受到朝廷的管控。

  所以李让还得自己炼钢。

  他知道土法炼钢的程序,但大唐炼铁的燃料采用的是木炭,远远达不到李让想要的温度。

  高碳钢必须以高温炼制,温度不够,炼出来的钢材就会变成脆硬的废钢。

  短时间内李让也炼不出来焦炭,那就只能想法子让木炭充分燃烧,以达到高温的要求。

  所以炼钢之前还得先做出鼓风箱。

第74章 土法炼钢

  三人一同来到张三叔家,李让用木炭画出了鼓风箱大致的样子,便和两位长辈一同动手起来。

  有曲辕犁珠玉在前,两人也没有多问李让弄这些东西是用来干嘛,这倒是省了李让不少口舌。

  半个时辰之后,一架外表望着与棺材差不多的鼓风箱就呈现在三人面前。

  张家二叔和三叔充分展示了工具人该有的品格,李让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人将鼓风机扛到张二叔家,李让告知了两人此物的用途,交代他们和点稀泥将此物链接到炼铁的炉子上,自己便找来一些木炭开始研磨起来。

  高碳钢,顾名思义,便是含碳量比较高的钢材,其坚韧度和延展性都不是大唐的钢材能比的。

  想要炼出高碳钢,自然烧不了木炭。

  说起来,这木炭真的是个好东西,能过滤毒素,能用来制作火药,就连炼钢都不开它。

  忙碌了一整天,李让磨完木炭,炉子也改造成功了。

  眼见张二叔和三叔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等待下一步的指示,李让大手一挥道:“该吃饭了!”

  说完,率先朝田埂边走去。

  两人面面相觑,随后只得跟在李让身后去觅食。

  倒不是李让不急,主要是炉子上的稀泥没干,开不了火,烧火烘干的炉子会开裂。

  三人来到田埂边上,以王叔和赵大伯为首的几个汉子顿时凑了上来。

  “二娃子,额已经跟大家都说了,这几天不去长安。”

  望着邀功似的王叔,李让也没让他失望,伸出大拇指肯定道:“王叔,干得漂亮!”

  得了李让的夸奖,王叔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不妨事不妨事,额是村长,有这个义务提醒大家。”

  王叔谦虚了一句,随即问道:“二娃子,长安去不了,县城总能去吧,雨季来了,夏收的粮食可禁不起久放,会长芽滴。”

  “县城可以去!”

  李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夏粮收上来,官府会派差役来村子里收税。

  但剩下的粮食官仓和那些粮商可不会上门来收,只能村里人赶着牛车去县城或者长安卖。

  往年都是去长安,因为长安东市的粮商给的价格要好一点。

  但今年李让既然不让大家去长安,那去县城也行,左右也亏不了几个钱。

  闲聊了一阵之后,李让说道:“王叔,张家二叔和三叔这几日可能要和小侄忙碌一阵,下不了地,只能劳驾您和诸位长辈多担待点。”

  “这有啥问题么,恁要干啥尽管干,恁王叔还莫老咧,这点粮食,村里人一人一镰刀,三天都收光咧。”

  “行,那就劳驾诸位长辈了,等夏粮入土,小侄请大家喝酒,不醉不归那种!”

  王叔的话说得豪迈,李让也不由得被感染。

  太平村这些长辈,对他好得确实没话说。

  坐在田埂边上,吃着粗粮,吹着天南地北的牛逼,不知不觉,夜已深。

  一众村民看着眼前他们努力了三天的成果,脸上全都露出满足的神情。

  三天时间翻出六百亩土地,这要是放在以前,谁敢想?

  “都死回去睡了,明日收粮!”

  王叔喊了一嗓子,村民们顿时一哄而散。

  是该回去睡觉了,翻地固然有成就感,但收粮才是重中之重。

  李让回到小楼里,睡得格外安心。

  第二天一大早,李让便来到了张二叔家。

  比他更早的是村民们,天还不亮就扛着镰刀下了地。

  这一天,整个关中平原都热闹了起来,一年一度的夏收,就在这么一个普通又平凡的早晨开始了。

  若是有人此刻能飞到天上,定能看见此时的关中平原上秘密慢慢的布满了小点,那是一堆又一堆的麦垛在田野上竖了起来。

  这些麦垛,最终都会成为奠定大唐盛世的基石。

  什么是盛世,有足够的人,还有足够的粮食,那就是盛世。

  现在大唐粮食不多,人口也不多,但...总有一天,人们能看见盛世的曙光。

  李让和两个叔叔也没闲着,浩浩荡荡的开始了他的炼钢大计。

  张二叔负责烧火,张三叔负责将风箱拉得轰隆作响,李让则是负责观察和记录。

  他不指望第一炉就练出合适的钢材,所以这实验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投放了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