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通古代,王爷拉着我拜堂成亲(苏姚萧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古籍通古代,王爷拉着我拜堂成亲免费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
魏萱抿唇不语,手指紧紧揪住衣角,掩饰被祖母一眼看穿的窘迫。
魏老夫人见孙女不说话,像是在赌气,心中暗呼:“错过了,错过了。”
早知知道宣王这么有实力,她不会不让魏萱去都城。
“萱儿,祖母跟你说这些,是因为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宣王封王时,宣王妃的人选就已经定下了。”
魏萱心中一揪,面露失落,“祖母,未来的宣王妃是谁?”
魏老夫人摇头,“祖母虽不知宣王妃是谁,但是,配得上宣王妃的人选,总逃不开都城几大权贵世家,想来过不了多久,你堂兄就会写信回来,到时我们就知道了。”
魏萱情绪低落,没心情看热闹。
伯父说宣王亲力亲为修堤坝,可是她来了这么久愣是没有看到宣王的身影。
此时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也可能是因为离得太远了,看不清,后悔没有带望远镜出来一睹宣王的风采。
好似想到了什么,她眼前一亮,“祖母,你说皇后会不会为宣王挑选侧妃人选?”
魏老夫人闻言皱眉,暗道孙女想做宣王侧妃!
不行,平义侯府的女子,不给人做小。
要做只做正妻。
“萱儿,虽然你没有和珍儿一起去都城,但是皇后娘娘对你的亲事应该另有安排,你等着便是。”
听到这话,魏萱表示不服。
凭什么她的亲事要让皇后娘娘做主?
但是,她不敢出声反驳,只能藏在心里。
已经完全没有心思看热闹了。
“祖母,我们回去吧?”
“也好。”
魏老夫人点头表示同意,热闹看看就行,不必一直杵在这里。
再者,她弄清了孙女的心意,便不想孙女看到宣王,免得触景生情。
她们现在想离开,却是不能够了。
魏老夫人发现平义侯府的马车被堵在最前面,围观的其他人还在一个劲往前凑,用行动表示根本没看够。
往前挤的人群对着堤坝发出连连惊叹,一看就是不愿离去,那么侯府的马车就出不去。
魏老夫人表示很无奈。
人群一直处于沸腾中,吵吵闹闹,好不热闹。
李知府闻讯赶来时,人群乌央乌央聚集在前面。
他想都挤不进去,也只能望人兴叹。
他一直焦急地在外围等到晌午,到了吃晌午饭的时辰,人群终于出现松动,他跳下马车,只身挤进拥挤的人群。
富人的日子过得好,每天三顿饭一顿不落,只有平头百姓一天吃两顿。
有闲心来看热闹的,且这么快就赶到三岔子村的,也只有有马车和马匹的富人。
从府城出发步行到三岔子村,即便脚程快,也要一天的功夫。
李知府也是听城中的百姓议论,才坐着马车,紧赶慢赶,来到这里的。
没想到,还是来晚了。
他趁着人群出现一丝松动,硬生生挤到人前,逮住一个巡逻的士兵就问:“王爷在哪里?我是并州知府,我要见王爷。”
士兵自然认得来人是李知府,他恭敬地说:“李大人稍等,我这就进去通传。”
“好。”
李知府明显松了一口气,看样子,今天能见到王爷,没白来一趟。
但还是眼巴巴地看着前头的帐篷。
等着离开的魏萱,看到李知府求见宣王,她突然就不想离开了,想等等看,说不定能见宣王一面。
转头求助似的看向魏老夫人:“祖母,我们待会再走吧,等道路全空出来再说。”
魏老夫人探头出去看了看依然拥挤的人群,无奈点头,“好,等松范了一些再走,省得磕碰到了别家的马车,凭白惹出事端。”
第121章 安排
不过一会儿,通传的士兵去而复返。
拱手对李知府道:“李大人,王爷有请。tຊ”
“好。”李知府面上残留的一丝紧绷的神情完全消失殆尽,忙不迭地跟着士兵往里走。
这一幕,可把想要离开,却还没离开的人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地上。
他们也想见一见宣王,近距离去感受一下钢铁巨兽带来的震撼。
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突然就不想离开,只等李知府出来后,他们也寻一个理由拜见宣王。
魏萱抱有这样的想法尤甚,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想见宣王一面。
正好大家都不愿离开,地方没有空出来,马车还是出不去,留下的理由都不用找。
魏老夫人一心想离开,又被结结实实堵在里面,她也没法子,只能等等再看了。
于是乎,刚刚出现松动的人群再次变得拥挤起来。
帐篷内。
萧钰与李知府面对面坐着,外面依旧吵吵嚷嚷,议论声不断。
李知府表现出来的急切与兴奋,萧钰尽收眼底,“李大人,找本王何事?”
李知府咽了一口唾沫,收敛心情后才开口。
“王爷,修筑堤坝一事是下官的差事,王爷能提早一步修筑堤坝,下官感激不尽,下官既然知道王爷已经行动了,就不能不参与,只是,下官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进来?”
他觉得吧,修筑堤坝这事,他是多余的,王爷不需要他,所以才说参与的。
但是,作为并州的父母官,在修筑堤坝一事上,他不能不站出来表态,这是他的分内事。
说完这话,他做出洗耳恭听状。
萧钰点头。
见他做好了聆听的准备,便把自己一早的安排说了出来。
“李大人,本王是这么安排的,既然本王手里有挖掘机和推土机,能又快又好的修筑堤坝,就不能坐视不管,再者,河口镇和三岔子村这一带的土地都是本王的,本王也有这个责任修筑附近的堤坝,平整土地。”
“所以,李大人就不用参与了。”
“但是,本王有一个提议。”
“什么提议?王爷请讲。”李知府极其认真地听着,眼底也越来越亮。
“本王的提议是今年和明年就不要征发劳役了,修筑堤坝一事交由本王,平义侯也说要参与,他答应负责修缮河口镇和三岔子村上游被冲毁的堤坝,有本王和平义侯两方出力,两年内完全不用征发劳役修建堤坝以及清淤。”
“洪水才退去不久,百废待兴,百姓们急需休养生息,需要安定平稳的日子,一心侍弄土地。”
“正好,本王手里有一些高产庄稼种子,本王把这些种子交给李大人,由李大人代为发放到各个村子,安排人手抢种,到了年底,说不定有不错的收成,让百姓有一口饭吃。”
“高产庄稼种子?是不是红薯和玉米,还有土豆?”
不怪李知府能快速报出这几样农作物,因为他见过灾民吃这些东西。
灾民们吃着这些东西时那满足和享受的表情,隔着空气他都能感觉这些东西是好吃的。
“不全是。”萧钰解释说:“有高产的红薯和玉米的种子,还有稻谷种子,没有土豆种子。”
“太好了。”李知府神情无比激动,比来时还要激动三分。
少了土豆一样不打紧的。
能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比修筑堤坝更为紧迫。
毕竟,洪水才刚退去,短时间内不会再犯,而粮食问题迫在眉睫。
人是铁饭是钢。
要是解决不好百姓吃饭的问题,是会出乱子的。
到时,头顶的乌纱帽都保不住。
“嗯。”萧钰点了点头,转头去吩咐站在一旁的张参将,“你带李大人去取种子,并派人护送李知府回城。”
“好。”
张参将看到李知府,不免想起女扮男装把他哄得团团转的李蓉,他的神情就有些不自然。
萧钰看着张参将紧张的神情,暗道:“你小子终于开窍了,不枉费本王为你费的一番心事。”
就听李知府问道:“王爷,多日前犬子与两位好友出城来寻王爷,也不知他们现在何处?”
萧钰笑笑,“李大人,他们都在本王的帐下,本王有事要他们去做,所以,他们暂时还不能跟李大人回去。”
李知府一听这话,忙摆手,“无妨的,无妨的,犬子能为王爷效力是他的福气,为百姓谋福祉,也是给下官长脸。”
说罢,便急忙起身离开。
走之前,用眼神示意张参将,让他赶紧带自己去取种子。
农时不等人,不能错过节气。
忐忑的张参将一触及到未来老丈人“呼唤”他的目光,这心里,便越发紧张起来。
跟着李知府往外走,手心都是汗。
他并不知道,李知府更属意刘副将当他的女婿。
等人走了后,萧钰拿起一旁的望远镜,望向帐篷外的施工车。
突然,外头传来一阵骚动,声音还挺大的,听着声音,像是王建业的。
“这位军士,在下王建业,求见王爷。”
萧钰一边握着望远镜,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喂,先来后到懂不懂?我们也要求见王爷,一边待着去。”
起哄的这人认识王建业,知道王建业是王员外的嫡子。
一个商户而已,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