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上官海桐(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上官海桐)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上官海桐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上官海桐
兄长该做的,不得已为此犯下罪行。儿臣觉得可以谅解,不应惩处寒人心。”
太子可算逮到机会:“为护弟弟所以毁灭证据?此为包庇罪。捉拿他时禁卫军难免死伤,结果你说不应惩处?四弟,你的心可真宽。犯人在你口中成了无罪。”
而谢承明选择和稀泥:“太子的话有道理,也不能说四弟全错。父皇,李世航所犯之罪,我们尚未看到证据。不如等一等,待所有事情调查清楚再定夺。”
没人反对。
皇帝看向老九:“你赶上好时候看戏,对此怎么看?”
谢秋光扫跪着的几人一眼回话:“案件频发,审问确实需要时间。好在父皇不急,可以慢慢来。赵大人的儿子被抓到牢里了吧?不知道审讯有没有结果,另外的共犯又说了什么。”
话题又转到赵大人身上,他冷汗直冒。只想悬在头上的屠刀落下时慢点,再慢点。
此时。
一个小太监躬身进来禀报:“启禀皇上。护国公和长公主求见。”
“他们来做什么?宣。”皇帝被几个案子搞得头晕脑胀,正想听听无关人的意见。
片刻后,护国公和谢贞芝进屋。
他们大大方方行礼。
皇帝抬手:“平身。护国公,皇妹,你们来得正好。赐座。”
“谢皇上。”护国公和谢贞芝坐下。
护国公先说话:“今日禁卫军连抓几波人,赵公子一案闹得满城风雨。皇上,臣特意来为被害的死者请命,求万岁还他们一个公道。”
几位皇子看过去,护国公为何趟这趟浑水?
谢贞芝款款跪下,声泪俱下:“听闻此案,贞芝痛心疾首。死者含冤而终,活下来的女子生存艰难。望皇兄庇护这些可怜的女子,证身份,明奸恶。以安民心。”
几位皇子实在惊讶,护国公与长公主此行前来是为受害者发声?
谢秋光适时开口:“父皇,儿臣以为凶犯可恶,受害者无辜。律法严明,惩治犯人不可以手软。但受害者无错,理当为她们正名。发放抚恤,给予一定的帮助。”
皇帝沉默。
他笑得慈祥:“皇妹快快请起。朕知你苦心。”
谢贞芝抹掉眼角的泪,起身坐回去。
她瞥一眼跪着的几人:“贞芝身为女子,最知晓女子生存的不易。她们的人虽被救出火海,心里受到的伤却要花一辈子去治愈。还望皇兄垂怜,给她们一条活路。”
此言一出,皇帝看看谢贞芝又看看护国公。一瞬间,他想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难怪会此刻站出来说话,原来……
谢秋光暗暗松口气,还好有帮忙的。
让他一个舌战这么多人,实在有些为难。
他可不信护国公和长公主会无缘无故相助,定是海桐做了什么。
禁卫军搜查三座宅子。
结结实实查出三件案子,一个比一个骇人听闻。
与之相比,万大人侄子犯的事或许不值一提。
从抓捕到审问,一切都很顺利。
刑部负责审讯的官员进屋,呈上口供:“口供在此,请皇上过目。”
姚不为过去拿来,奉给圣上。
皇帝打开口供,面无表情看完。这些人犯的事,他其实并不怎么关心。
谁私造甲胄和兵器才是关键。
口供上一句未提,看来并不相关。
皇帝看向万大人:“你说你的侄子负气离家出走,碰巧买了宅子。看看,你自己看看他做了什么。好一个京兆尹,好一个统管京中事务。朕看是方便包庇罪犯!”
一百零七、官乃民的表率,他实在不配
口供被丢在地上,万大人急忙爬过去查看。
上面白纸黑字写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犯人已签字画押。
他慌忙磕头:“皇上,微臣真的不知道。不知道他会做出如此畜生之事。”
谢秋光着实好奇,过去拿走口供一观。原来万大人的侄子强抢民女,差点闹出人命。
为了避风头才躲出去,哪里知道在宅子附近又看中一位姑娘。
一再成功,让侄子得了甜头。专找黄花闺女,俨然一个采花大盗。
谢秋光坐回去,把口供给护国公。
护国公皱眉看完,传向长公主。
谢贞芝越看眼神越冷:“京兆尹的府邸养出一个采花大盗,受害者投告无门。京城何时改名换姓,是你万家的了?这种人屡教不改,我看还是阉了省事。万大人,你说呢?”
万大人头磕在地上,什么也不敢说。
太子发言:“父皇,事情谁做下的惩处谁。万大人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劳苦功高?”谢承明嗤笑,“他劳苦功高?阳奉阴违才对吧。受害者投告无门,为什么?因为犯案者是万大人的侄子,毁掉那么多女子的清白还能逍遥法外。”
皇帝俯视下跪之人问:“万爱卿,你自己说。”
万大人身体颤抖:“微臣罪该万死。教养不当,未曾严加管束。致使多名受害者出现,冤案频频。微臣无从辩驳,求皇上发落。”
太子急了:“父皇,万大人一向清正廉明。定是犯人刻意隐瞒……”
谢贞芝抬眸:“太子,你乃储君。不为受害者着想,反而帮着犯错的人说话。万大人管教不严,任职京兆尹却枉顾案件蓄意谋私。皇兄,将城中防务交给这种人,你安心吗?”
自然是不安心的。
皇帝冷冷下令:“京兆尹革职查办。罪犯依长公主所言,先施阉刑。”
头顶的铡刀终于落下,万大人反而松一口气。
他郑重磕头:“谢陛下隆恩。”
皇帝不想多看一眼:“带下去。”
两个侍卫进来,脱去万大人的官服押下去。
三个案件解决其一。
皇帝冷冷瞧赵大人:“连儿子都管不好,别说管理一座城。赵爱卿,你可有话说?”
赵大人沉痛闭眼,再睁开心如死灰:“罪臣无话可说。”
谢承明猛然看清局势,立刻上前一步:“父皇,京兆尹已被发落。再动赵大人,恐生事端。不如让他戴罪立功,限期查出私造甲胄和兵器之人。若查不出,数罪并罚。”
赵大人似乎看到曙光:“罪臣愿意戴罪立功,求皇上再给一次机会。”
太子不服气:“若赵大人能给机会,为何不给万大人机会?”
谢启衡知道机会来了:“查案子自有大理寺和刑部。巡逻周边有京郊大营,父皇无须用一个罪人。不说右扶风萧跃断案如神,大营新上任的指挥使亦才干出众。”
新上任的指挥使?护国公和谢贞芝沉思,此人倒是陌生。
提起祝长吉,皇帝有点印象。
私造甲胄这种大案,后面难保不会惊动京郊大营。
谢秋光恍然大悟:“你说祝长吉啊。之前城里有人失踪,京兆尹查不到。还是他把人找回来的。可他驻扎在城外,城里的案子不好过问吧?”
护国公和谢贞芝此刻咂摸出点不寻常的味道。
太子拧眉。案子不管交给谁,他心里都不舒服。
如果是祝长吉……
谢承明默默退回去。
这一步,彻底熄灭赵大人希望的光。他嘴唇颤抖,想说什么说不出。
护国公想想:“这个后生我没见过,不知道具体怎么样。皇上,不如宣来见见?”
谢贞芝含笑附和:“皇妹也好奇得很。如此青年才俊长什么模样。”
皇帝总算心里舒坦,笑呵呵道:“宣祝长吉进宫觐见。”
姚不为领命下去宣旨。
一个侍卫携口谕快马出宫,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