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凌欢杨久)无弹窗免费阅读全文
这份感情或者远远比不上宁澈所付出的真挚,可却也是难得的真心实意,无论这份情的初衷是什么,她都不应该去辜负这份心意。
轻轻握紧杨久的手,凌欢心里是难过的,如果可以,她是真的希望他可以多活几年,那怕如上辈子那般也好,至少旭儿还有父皇为他遮风挡雨,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小小年纪就被逼坐上那个位置,不得不挑起大秦江山的重担,而她一个后宫妇人也不必为此殚精竭虑。
可是没有如果。
看着杨久蜡黄憔悴的脸,还有头上已经花白的头发,凌欢知道,哪怕有丹药养着,这个男人的时日也不多了。
如今朝廷看着还算安稳,可在暗地里谁又知道躲藏了多少魍魅魍魉?朝中看不惯他们母子的人大有所在,若是皇上驾崩了,看似平静的朝堂恐怕立即就会起波澜,到时候,她真的能够护住旭儿么?
凌欢不敢确定,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帮助旭儿坐稳皇位。
三个月后。
在宗室和朝中三品以上的重臣亲眼目睹之下,杨久紧紧握住皇后凌欢的手,神色安详地闭上双眼。
在他驾崩之前,颁发了三道遗诏。
一、指明了太子秦旭继承皇位,太后凌欢辅助太子垂帘听政。
二、册封宁亲王世子宁澈为御林军统领,负责守卫皇宫安全。
三、宗室中庆亲王、泰亲王、福亲王,三位亲王前往皇陵守灵十年,无诏不得回宫。
三道遗诏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高兴的自然是以宁亲王为首的保皇党,不甘的自然是世家宗室等人。
世家也就罢了,随着如相与安国公被贬,刘太师又被剥夺了上朝之权,世家一党已经群龙无首,剩下的势力已经不足为患。
而遭受最大打击的却是宗室,宗室五位亲王,已去其二,如今三位亲王却被贬去守皇陵,不得不说,杨久临死前这一招,将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还想着趁皇上驾崩准备闹事夺权的宗室一下子就焉了。
他们心中怨愤,不甘,可这是先帝临终前颁发的遗诏,在众多朝臣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哪怕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尊重先帝的旨意。
而太子是先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传位的旨意还是在先帝驾崩前颁布的,虽然众人各怀心思,可却也不得不承认太子是正统。
先帝驾崩,葬礼异常隆重,在处理完丧事后,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便开始准备新帝登基事宜。
太子登基,是国之重事,仪式复杂无比。
在黄道吉日,凌欢一大早便起来,在司礼的安排下,陪同秦旭前往南门侧具服台更换祭服,
之后便前往祭奠天坛,上香跪拜祈求苍天庇佑大秦,最后才在金銮殿前受百官之礼,然后才在百官的注目下,走上龙案,在龙椅落座。
这本来是新帝一个人需要走的流程,可因为新帝年幼的缘故,所有流程凌欢都是陪着的,还好秦旭虽然年幼,但性格却十分稳重早慧,再加上有凌欢全程陪同,整个过程顺利无比,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看着小小年纪就肃着一张小脸接受百官叩拜的儿子,凌欢心里既酸涩又觉得骄傲。她的儿子,她的旭儿,终究还是坐上了属于他的位置。
这辈子没有人能够夺走属于他的东西,哪怕有人至今仍然不死心,可她会守护着他,看着他平安长大,最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帝皇。
夜幕降临,整个皇宫被夜色笼罩。
凌欢已经搬出凤凰宫,住进了属于太后的居所仁慈宫。
坐在黄花梨木的椅子上,任由明玉将头上沉重的珠冠取下,凌欢看着铜镜里那张仍然年轻的脸,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这一个月又要忙着办国丧又要为新皇登基的事操心,再加上朝中繁忙的政务,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歇息了。
可这些都是她无法逃避的,尤其政务,如今新皇年幼,所有的政务都必须由她和内阁大臣处理,因为杨久近两年的打压,再加上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是帝师,因此凌欢并没有受到内阁的辖制,有了宁亲王和帝师相助,凌欢处理起政务来也算是如鱼得水。
而因为凌欢早已经参与朝政的缘故,朝中大臣对此也并没有异议,目前看来朝堂上一片祥和,似乎并没有因为先帝驾崩而受到影响。
可凌欢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朝中派系林立,各种势力横竖交错,固然有忠心耿耿的忠臣,也有心怀不轨的逆臣,这些暂时没有跳出来,不过是因为先帝余威犹在罢了。
第392章斩杀
万历十五年,先帝驾崩,同年太子秦旭即位,改年号为永熙。
尊太后凌氏为安国皇太后,因新帝年幼,暂时无法担起君主之责,故安国皇太后遵先皇遗旨垂帘听政辅助新帝。
新帝即位后,流言四起,有人开始质疑先帝死因,甚至有人在朝廷上当众指责安国皇太后牝鸡司晨,谋害先帝,并控制年幼的新帝独揽大权。
凌欢坐在与龙椅并排的凤座之上,冷眼看着下面唾沫横飞的林御史,眉眼之中满是冰冷。
杨九悄悄瞥了太后一眼,心里一惊,同时也有点同情下面这个不知死活的林御史。
随着太后娘娘聂政的时间越来越长,太后娘娘在朝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如今更是威势甚重,彼有几分先帝的风范,而比起先帝,太后娘娘的手腕更加强硬,也更狠辣。
在先帝驾崩后,他这个贴身大太监本来应该去守皇陵的,他也心甘情愿,毕竟历来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都是这样的下场。
可太后娘娘却说先帝有三位亲王陪着并不会孤单,因此让他继续留在宫里伺候。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这个贴身大太监在先帝驾崩后还能够留在新帝身边,这也算是福运深厚了。
当然,杨九心里也明白自己能有这般好的运气,完全是因为太后娘娘的抬举,太后娘娘是个记恩的人,当初他不过是举手之劳,如今却成了新帝身边的红人。
因此对凌欢杨九心里十分感激,而对那些仗着读了几年圣贤书,就跑出来指责太后娘娘的人就没有什么好感了。
尤其是眼前这个不知道被什么人怂恿跑出来作死的林御史,杨九心里已经暗暗在想,等会儿该怎么给这个不知死活的林御史穿小鞋了。
哼,敢对太后娘娘不敬,真是不知死活。
太后娘娘可不是先帝,先帝在位时对世家对宗室诸多容忍,可太后娘娘却不一样,她行事作风果断强硬,也够狠辣,对于暗地里搞小动作的人绝不容忍。
之前就有一个出身世家的三品官员仗着家世纵容家中子弟强取豪夺,结果被苦主告到大理寺。
本来那三品官员还想利用家世威胁大理寺卿赵大人,结果被赵大人一封折子捅到太后娘娘这儿,太后娘娘在查清楚真相后,立即下令处置了那三品官员的儿子,并将那三品官员一撸到底成了白身。
如今想想,此事也不过过去半个月,那菜市场外的鲜血还没有洗干净呢。
林御史并不知道在杨九的心里他是个自寻死路的蠢货,此刻他正得意洋洋长篇大论,利用圣人之言论大肆攻击凌欢,就差没指着凌欢问罪了。
“太后娘娘,如今民间流言四肆,都说先帝驾崩是为奸人所害,而您在先帝驾崩后却私自插手朝堂,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大逆不道,有违圣人之训。太后娘娘如此倒行逆施,实为世人所不容也……”林御史滔滔不绝地说道。
他早就看太后不顺眼了,不过是区区一介后宫妇人,既然命好当了太后就该安分些,更不该趁着天子年幼插手朝政行牝鸡司晨之事。
一个妇人掌管朝政,实在是大秦之耻。
遭到如此的辱骂,众人以为太后会雷霆震怒,可出乎意料的是,凌欢并没有发怒,她冷眼看着林御史,甚至极有耐心地等他说完,直到林御史意犹未尽地闭上嘴,她这才神色平静地开口:“林御史,你这是在指责哀家?”
“非是臣指责太后娘娘,而是太后娘娘所作所为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臣为了大秦江山,为了皇上,不得不出言进谏……”林御史一脸义正言辞。
“巧舌如簧,大言不惭!”凌欢神色冰冷,面无表情地看着林御史:“先帝乃是病重驾崩,坊间流言来自何处哀家自会查明,至于你所说先帝被奸人所害,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可笑之极,哀家掌管朝政,乃是先帝所托,而你口口声声指责哀家,实在是居心叵测!”
林御史一脸不服,大声说道:“太后娘娘何必避重就轻,朝堂之上岂能听妇人之言……”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