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曾凡穆月轩小说(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时间: 2024-08-01 18:00:11  热度: 28℃ 
点击全文阅读

等将来有机会再挖出来,这洋楼反正已经无主,那么就应该为他曾东和所用。

  于是他每天夜里都去洋楼院子中挖地道,越挖越深,三箱子宝物被藏至地下深处,密道的入口,曾东和将它跟厨房的灶台进行相连,机关相当隐蔽,如果不是知道的话,很难被发现,

  做好这一切,曾东和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只是,他找回宝物的愿望,也只实现了这一次。

  1949年,曾东和在家中被捕,在他之前被捕的,还有一直逍遥法外的孙殿英。

  得知孙殿英归案,曾东和预感到了自己难逃一劫,于是他把二儿子曾守义叫到跟前,掏出秘密珍藏多年的《爱月轩笔记》和行贿记录本,又把之前他做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曾守义,最后他说:你要守住一个义字,新政府如果可靠,那么将来你一定要将寻回来的国宝,悉数上交国家,让他们重入东陵,完璧归赵。

  曾守义倍感震惊,却又为父亲的将来心痛,他哭着接过了曾东和的接力棒,但当时他和曾东和都不会预见,曾守义这一代,同样面临着难以抵抗的困境。他能做的事,比他爸爸曾东和要少的多的多。

曾家密辛(9)

  曾守义偷偷去洋楼的地道看过,惊骇过后,更多的是一种无措。

  他没经历过父亲那样惊心动魄的时刻,也没有经历过生死抉择。

  所以曾守义对于珍宝和笔记的存在,更多的是震撼,除此之外,只有履行父亲遗言的责任感。

  曾东和被捕后,没多久就死在了狱中,曾守义含泪葬了父亲。

  可父亲交代给他的事该怎么办,他一点头绪都没有,更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行贿记录和交易记录里的人,拖来拖去,国内局势开始变得动荡。

  这样一来,曾守义更加不敢把这事往外说,再加上父亲之前的身份,他们一家过的根本算不上正常日子,有一次差点被抄家,曾守义被吓破了胆,趁着夜黑风高,把两份笔记也藏入了地道,唯恐受到牵连。

  之后,曾守义哪还敢再去洋楼,生活怎么低调怎么来,更不可能还有多余能力去寻宝。

  洋楼的安全与否,他更是完全无法顾及。

  但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洋楼虽然跟着进入了新时代,可凶宅传闻在民间一直没能消减。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乞丐众多,这栋空置的洋楼成为了天然的安置点,收纳了大量流浪汉。

  幸运的是,密道从未被发现过。

  时间就这样到了1985年,曾守义患病去世,弥留之际,将长子曾建国叫到了跟前,把曾东和传下来的遗嘱和盘托出。

  曾守义虽然胆子小,一辈子没能有所动作,但他内心深处却始终为没能完成父亲遗愿而遗憾,所以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曾建国能够完成两代人未完成的大事,赎掉那些罪恶,不然他们曾家祖辈下到地下,良心也会不得安宁。

  曾建国就这样继续接过了接力棒,但他所处的时代,跟曾守义大不一样。

  没过多久,国内开始变得欣欣向荣,生机勃勃,20多岁的曾建国心思开始活泛起来。

  洋楼依然还是乞丐安置所,为了查探秘密,曾建国曾伪装成流浪汉,在洋楼里住了七天,想办法偷偷潜入地道,然后将两本笔记贴身藏好带回了家。

  地道里的三箱宝物让曾建国开了眼界,虽然一时无法将它们带出来,但手握两本笔记,曾建国丝毫感受不到父亲所说的罪孽,只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们曾家的礼物。

  他心想,上面两代人实在是太过古板,时隔几十年了,当年接受孙殿英贿赂的官员不可能寻得到,民间转卖的宝物,又能去哪找?就算有《爱月轩笔记》和去向记录本,能把它们一一找回,也是天方夜谭,再说,归根到底,那是他孙殿英惹出来的祸,爷爷也真是的,曾家主动背什么锅啊?

  但他还是仔细研究了传下来的记录本,别说,爷爷当年记录的可真是详尽,毕竟那些人如果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能够花大价钱买藏品,那说明在当时都是大户人家,既然是大户人家,踪迹总要比普通人更好找,说不定按着这个地址、名字去寻找,还真能找到一二。

  不过当时曾建国没这个心思,家族的秘密仅仅让他对古玩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古玩,一时把父亲的遗嘱扔到了一旁。至于洋楼的财宝,曾建国不是没动过私心,他想拿出去变卖。

  但同样是苦于不好运出,缺钱的时候,曾建国零星掏出过几件好携带的,去了一趟黑市,别说,哪怕就是几件,都足够给曾建国赚来第一桶金,于是有了经营古玩店的本钱。

  原本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曾建国会从小古董商变成大古董商,或者成为大收藏家,但事情的转机来的很快,在古玩店开张的第三年,曾建国意外收来了一件货。

  那天曾建国正跟每天一样,刚打开铺子,门外来了一个老头,头戴大帽,两手捂在胸前,进门时小心翼翼,似乎是唯恐被谁见到。

  曾建国把人迎了进来,虽然觉得古怪,却还是正常询问道:“您想要什么样的货?”

  那人遮遮掩掩地,眼睛东张西望,却半天不吭声,曾建国心思微动,入行几年来,他见过不少这样的,一般多见于兜售私货,而且是初次。

  就好比他自己,第一次把洋楼里的宝石往外卖时,也是战战兢兢,唯恐被谁捅了出去,惹来麻烦,遇到卖主,也总是犹豫到底要不要给对方看看。

  再看这老头,心下了然,他怀里捂着的一定是见不得光的“好货”。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点推波助澜。

  “您到底有什么事?可是要走货?你放心,只要是好物件,我都收。”

  老头这才支支吾吾地说:“我有串朝珠,不知道你能给多少,我急着用钱,太低了我不卖。”

  “什么价位得掌眼了才知道,您这样问,我回答不了。”

  听到这话,老头才松开双手,从怀里拿出一个方盒子,推到曾建国跟前:“老板你看看,这能卖多少?”

  盒子很破旧,四个角上的绒布都翘了边,曾建国却心里一喜,盒子越旧,说明珍藏越久,不知道里头究竟是什么宝贝。

  轻轻打开盒子,只见一串透红的串珠,静静地卧在盒子中央。

  没等曾建国开口,老头倒是先说了:“我父亲留给我的,东陵慈禧脖子上摘下来的,你敢收吗?”

  曾建国脑子嗡的一声。

  把串珠拎起来,对着阳光看去。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