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沈婳姜砚池)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沈婳姜砚池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沈婳姜砚池)

时间: 2024-07-27 17:55:54  热度: 28℃ 
点击全文阅读

城门的守卫,扫了眼牵着马的一对年轻男女。

男子英俊贵气,女子美丽矜持,不看装扮,只看这通身的气派,便知道出身富贵人家。

更不用说,两人牵着的马,还都是非常名贵的大宛马。

只这一匹马,就价值不菲,关键还有价无市。

不管古今,出门在外,都是先敬衣冠再敬人。

两个上前询问的守卫,只一眼,就知道,这对年轻男女家境不俗。

所以,他们虽然是照例询问,态度却比较温和。

守卫更多也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像对待其他进城的人们般,不只是询问,还会搜搜捡捡。

若是碰到看着就很好宰的肥羊,守卫们还会顺手敲个竹杠。

“沈婳,京城人士,来中州做些生意。”

沈婳浅笑着回答,态度非常好。

“姜三七,护卫!”

姜砚池则是一如既往的冷漠,回答也是非常简练。

守卫们倒也不以为意,粗略的检查了一下,确定两人并没有携带武器,便闪身放行。

其实,按照惯例,还会检查路引。

但,现在天下大乱,各地官府也都“各自为政”。

路引什么的,也都被荒废了。

即便有的地方要,他们也不确定对方手里的路引是真还是假。

啧啧,官衙里坐着的郎君们,都不确定是否朝廷任命,更何况区区路引?

不过,为了出行方便,离开山寨的时候,沈婳和姜砚池都带了路引。

咳,假的!

有山寨第二谋士周朗亲手炮制。

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没想到,根本就用不上。”

穿过城门,沈婳和姜砚池继续牵着马前行。

沈婳压低声音,笑着对姜砚池说道,“白准备一遭。”

沈婳说这话,不全是吐槽周郎做了无用功。

而是——

“中州城的城门守卫,确实没有想象中的严格。”

姜砚池太了解沈婳了,她一开口,姜砚池就清楚她话里的意思。

原本,他们以为,中州成了各方瞩目的焦点,各路军阀即便不率大军前来,也会派来不少密探。

中州刺史和当地豪族们,肯定不想自己的地盘被人渗透成筛子。

他们势必要加紧防范,严格筛查。

所以,周朗等谋士就提议可以造一份路引。

沈婳深以为然。

没想到,来到中州后,精心炮制出来的路引根本就用不上。

“表面看,确实不够严格。”

沈婳听了姜砚池的话,点点头,但她还是下意识的转过头,看了眼高高的城门楼,和城门楼上的守卫。

她没再说什么,姜砚池却明白她的意思——

表面上看,不够严格,实际上却暗中增加了守城的卫兵。

明松暗紧啊。

两人入了城,也没有立刻上马。

他们沿着城中的几条主干道,慢慢的溜达着,查看着。

“街道干净,商铺如常营业,百姓也没有惊慌。”

沈婳转了一两条街道,便有了初步的印象——

中州没乱!

不管上层如何的激流涌动,普通的百姓们,还是照常生活着。

市场也平稳,物价在乱世也还正常。

没有哄抬物价,没有人心惶惶,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静。

“暴风雨前的宁静。”

“或者,此地的刺史确实能干,威望也高。”

“不但能够好好地治理地方、安抚百姓,还有极高的威望。”

否则,中州城绝对不是这样一派祥和的场景。

沈婳客观的评论着。

说到后面,再看看周围百姓的正常生活,又忍不住的叹息:“可惜——”

如此平静的生活,终究要被打破。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中州现在已经被扯进了混战的漩涡,就算官府、百姓们不愿意,也无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事实。

这,也是乱世的悲哀。

手握重兵的军阀们,相互乱战,最终受苦的始终都是普通百姓。

沈婳不忍去想,几天过后,这里是否还能保有今日的太平、安稳。

偏偏,这样的事儿,沈婳也无力改变。

她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混战之中,多帮助一些人。

“不!最该做的,还是尽快强大起来,尽早结束这一切!”

姜砚池没有沈婳的悲天悯人,他看起来更加的冷情。

他说出的话,虽然透着明显的不近人情,却有十分的有道理。

想要结束底层百姓的苦难,就是要从根本上着手——结束战乱,恢复太平。

王朝一统,扫平军阀,百姓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太平祥和。

……

沿着几条主干道都溜达了一圈,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看了看天色,已经快傍晚了。

沈婳便开口道,“找个客栈,先住下来吧。”

“嗯!”姜砚池答应一声,便开始四处搜寻。

半个时辰后,两人骑着马,来到了中州最大的一家客栈。

这里位于主城区,距离刺史府并不远。

登上客栈的二楼,远远望去,都能看到中州的刺史衙门。

刺史府周遭,则是一栋栋的豪宅。

基本上都是本地的豪族。

袁家,就在其中。

“此地甚好!”

沈婳趴在二楼客房的栏杆上,手搭凉棚,正好看到了那条位于中州中轴线的主干道。

刺史府、几大豪族的府邸,都在这条线上。

沈婳重点关注了袁家。

为什么,作为一个第一次来中州的人,一眼就能在一片豪宅中找到“袁宅”?

原因很简单——

“喜棚已经扎起来了啊。”

一片豪宅中,只有一户人家张灯结彩,除了要招赘的袁家,沈婳实在想不出还有第二户。

“倒是隆重。”

姜砚池立在沈婳身侧,他看了眼不远处的袁宅,淡淡的说道:“阿史那旭倒也没有辱没了祖宗。袁家这般隆重,显然很中意他这个赘婿呢。”

沈婳:……

这话说得,到底是在夸人,还是在反讽?

“姜三七,找人打听一下,看看昏礼是这哪天?”

“我虽与阿史那旭并无交情,但跟阿史那雄还是有些‘渊源’,跟阿史那曜还是合作伙伴,看在他们的份儿上,我也该去喝杯喜酒!”

姜砚池扭头看了沈婳一眼,没说话,表情略微妙。

殿下,您这套交情的法子,还真是牵强啊。

不过,姜砚池喜欢!

第306章都是套路啊!

傍晚,天色黑了下来。

客栈里却变得十分热闹。

一楼的大堂,坐满了客人。

点餐的点餐,吃饭的吃饭,还有人拉着小二“闲聊”。

姜砚池和沈婳下了楼,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空桌。

“女郎君,请!”

姜砚池在外面,十分谨慎,称呼也会随之改变。

只有两人相处的时候,“小公主”、“小殿下”。

有外人在,姜砚池就会尊称一声“女郎君”。

其实也可以叫寨主,只是这里是中州,不是利州。

若是轻易暴露沈婳“山寨女大王”的身份也不好。

所以,还是女郎君吧,安全!稳妥!

“谢谢!”

沈婳还是习惯性的道谢。

坐下后,她也招呼姜砚池:“你也坐!”

姜砚池一撩衣摆,也坐了下来。

两人刚刚坐定,便有眼尖+伶俐的小二颠颠的跑了来。

“客官,有何吩咐?”

一边说,小二还一边拿着抹布擦桌子,态度十分的殷勤。

“来些饭食。”

姜砚池直接掏出一块银角子,“你们店里的招牌,看着上!”

“好嘞!”

小二眼睛一亮,赶忙高声答应。

他快速地拿走银角子,小跑着去后厨开始吩咐。

一刻钟后,便有第一道菜做好,小二麻溜的端了来。

中规中矩的蒸肉,再配上两碟蘸料。

小二小心将菜放好。

“客官请用,这是我们中州当地的特色美食。”

沈婳却没有急着下筷子,而是叫住了转身要走的小二:“小哥,请留步。我们初次来中州,人生地不熟,想向你多打听打听。”

小二听到这话,脚步便顿了下来。

不过,他没有立刻转身,而是保持着要走不走的姿势。

沈婳会意,冲着姜砚池使了个眼色。

姜砚池秒懂,从袖袋里掏出了一小串铜钱。

大概二三十个,用麻绳穿了起来。

姜砚池将这一小串铜钱放到了桌子上。

意思很明白,好好回话,就能拿走赏钱。

小二也乖觉,瞬间领悟,他赶忙装过神,态度更加的殷勤,甚至带着几分卑微。

“女郎君请问。但凡小的知道的,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小二颇擅言辞。

或者,这几日,他遇到了太多沈婳、姜砚池这样的“外地人”,相同的台词,已经说了太多遍。

他,都习惯了呢!

“天下动乱,中州却一片祥和,想来贵地的官府与士绅定十分亲政爱民、英明能干。”

沈婳先客套地开了个头。

小二听到沈婳夸奖自家的父母官,一脸的与有荣焉,他连连点头,“女郎君说的是,我们的刺史大人,为人清正、爱民如子……”

bulabula一通说。

沈婳却最先注意到了小二对刺史的称谓——大人。

这古代,尤其是隋唐以前,大人二字可不能乱用。

这是“父亲”的尊称。

称呼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大人,那就是当街认干爹的举动。

不过,随后为了表示对官员、对上峰的尊敬,慢慢也用“大人”来称呼。

但,在大盛朝,叫“非父亲”之外的人大人,还是有些过。

曲意讨好、奴颜媚骨,很容易让人不齿。

当然了,结合刺史“父母官”的身份,再看看中州的安定,似小二这样的子民,真心尊称刺史一声“大人”,倒也情有可原。

“我们中州的士绅也是极好的。”

“修桥铺路,照顾鳏寡孤独,若是遇到灾年,还会施粥布药……”

小二继续突突地夸着。

姜砚池忽的轻嗤了一声,“你这小哥,嘴皮子倒是利索!”

关键是这小词儿,一套一套的。

仿佛事先背好了一般。

小二略讪讪。

沈婳却没有呵斥姜砚池,而是继续询问小二:“我看刺史府附近有处宅院,披红挂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