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闪婚军官后,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闪婚军官后,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陆长征苏茉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时间: 2024-05-28 10:43:02  热度: 35℃ 
点击全文阅读

冤说他们怎么会害自己的孙女,他们连巴豆粉都没见过。

  王翠梅带着郑国盛进了他们住那房间,当着他们的面,翻出那包巴豆粉。

  王翠梅动作实在太快了,老两口阻止不及,见巴豆粉被翻出来,反应极快的倒打一耙。说那巴豆粉是王翠梅放的,就是为了陷害他们,想把他们赶回老家去。

  老两口跑到院子里哭天摸地的闹了好一通,吸引了不少家属院的人前来围观,王翠梅也由着他们闹。

  等来看热闹的人足够多的时候,王翠梅再次问他们:“你们确定没见过这包巴豆粉?”

  老两口哭天抹泪,咬死说自己没见过,演技很不错,看着真有点被儿媳陷害冤枉的架势。

  等老两口演够了,王翠梅把他们什么时间、去了哪家卫生院、找了哪个医生、用了什么理由开的巴豆粉,一一说出。

  郑老汉和郑老婆子一听王翠梅什么都知道,瞬间傻眼了。

  围观的人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看那俩老货的眼神简直像在看怪物。要是他们有个能考上大学的孙女,他们宠着都还来不及,这俩老货竟然还给人下巴豆粉,不想让人考上。

  国家早就说了要男女平等,不要重男轻女,这俩老货不仅思想落后,心思还毒,这次敢下巴豆粉,下次说不定就敢下毒了。

  围观的人,一致都起了要远离那两人的心思。

  这大晚上的,闹了这么一场,郑国盛的脸皮算是完完全全被揭下来踩了。

  郑国盛大骂了郑父郑母一顿,转而又埋怨王翠梅,既然有证据,为什么不一早就跟他说,而要闹的大家都知道。

  王翠梅见郑国盛只关注自己的脸面,一点都不关心闺女的前程,心算是彻底死了。

  当场就跟郑国盛提了离婚,一点都不想再跟这根子里就烂了的人家生活了,再待下去,只怕她的子女都要被毁了。

  郑国盛自然不可能同意,骂了句让王翠梅不要胡闹,便气冲冲又走了。

  然而,他低估了王翠梅的决心。

  第二天,王翠梅就去后勤部那里,找领导说了要跟郑国盛离婚的事。毕竟军婚离婚不易,得部队批准了才能行。

  后勤部自然不可能劝离,有干部要离婚,他们自然得调解,赶紧找了双方当事人过来了解情况。

  郑国盛见王翠梅闹到后勤部去了,脸都绿了。

  调解的时候,王翠梅也没给郑国盛留面子,一五一十把这些年受的委屈全都说了出来,气得郑国盛差点当场暴起。

  领导了解到导火索是郑国盛父母,跟他商议后,由领导他们出面,把郑老汉和郑老婆子给劝回了老家。

  俩老货也知道这次闯了大祸,在确定郑国盛以后依旧会每月给他们寄20块钱后,便半推半就的回了老家。

  但王翠梅还是坚持离婚,跟厂里申请了职工住房后,带着郑红霞和郑鸿飞搬了出去。

  后勤部调解了好几次都无果,两人拉扯了一年多,在王翠梅表示如果郑国盛再不同意,她就要找律师起诉离婚的情况下,郑国盛终于松口同意离婚。

  在此期间,郑红霞复读了一年,终于成功考上了大学了。

  离婚后的王翠梅,摆脱了桎梏她的枷锁,在征得苏廷谦他们的同意后,从厂里辞了职,去工地卖起了盒饭。

  盒饭价格按荤素不同,每盒价格6角~1元钱不等。

  84年的羊城,建筑民工的日薪大概七到八元,去下馆子可能舍不得,但花个1块钱买个盒饭吃,还是可以的。

  王翠梅手艺不错,炒的菜味道好,她的盒饭,饭和菜的份量都给的很足,因此卖的特别好。

  在工地卖盒饭虽然不体面,但挣的可不少。第一个月,王翠梅就挣了六百多块。

  王翠梅高兴的不行,起早贪黑,干得更起劲了。

  不过两年,王翠梅就攒够了钱,开起了自己的小饭馆。靠着这个小饭馆,王翠梅供郑红霞和郑鸿飞读完了大学,甚至还在羊城买了自己的房子。

  N年后,王翠梅成了老太太,每天的乐趣就是含饴弄孙,她的饭馆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老牌饭店,转交给小儿子郑鸿飞经营了。

  回顾以往,王翠梅最感谢的,就是认识了苏茉一家。最庆幸的,就是当初下定决心跟郑国盛离了婚。

  不然,她现在估计还在忍受郑国盛那糟糕的脾气,哪里有现在的舒坦日子。

第438章 番外之陆家

  1983年,黑江省开始分田到户。

  陆家村大队也在这一年分了田地,村里的集体副业也承包给了个人。

  同年10月,政府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红旗公社在1984年改为红旗乡政府,大队也跟着取消。

  陆家村大队又重新更名为陆家村,大队长陆保国成为村长,陆清安则为村支tຊ书。

  不过,陆清安在新任命下达前,跟乡政府请辞了。

  之前担着支书一职,肩上有责任,他不敢离开大队。如今大队的田地都分到户,副业也承包给个人了,村干部在村里作用也不大了,谁当都一样,他也可以卸下担子了。

  这几年,他在报纸和新闻联播上,时常看到改革开放的内容。奈何红旗公社一个小地方,感受不大,他早就想去看一看了。

  如今有机会卸了担子,他要趁着身子还硬朗,去外面走一走,见一见世面。

  于是,秋收结束,粮食都晒好收入库后,陆清安交代老大老二家帮忙照看着,和陆伯鸣、李月娥一起,一家三口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李月娥前几年都在唐市帮陆小兰带孩子和看店,只寒暑假的时候才回陆家村。今年丁乐风上托儿所了,地又分田到户了,这才搁家里待着,不然地光靠陆清安一个人种不来。

  三人去的第一站,是京市。

  去年,陆国栋和陆爱芹都考上了大学,陆国栋是一本,陆爱芹二本, 报的都是京市的学校。

  今年,安安乐乐也以13岁的年纪,被著名大学少年班录取。安安进了有军中清华之称的军校,乐乐则是去了华清大学的少年班。

  第一次出来,陆清安想先去京市看看孙子孙女,然后去闺女家瞧瞧。

  陆清安出来的时候,给陆小兰和陆长征都打了电话。

  陆长征提前安排了人给他们买了从双山市到哈市的卧铺票,到了哈市,马小娟和陶培胜两口子来接的人,招待他们在哈市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帮他们买了去京市的机票。

  马小娟也是个细心的,担心几位老人没坐过飞机害怕,自己也买了票,亲自送他们到京市。

  马小娟这些年跟着苏茉做服装生意,赚了不少,资产有小几十万了,服装店也开了五六家。

  对苏茉,马小娟是打心底里感激的。

  这要不是苏茉当初拉上她一起做生意,她指定大学毕业后就找关系分配去清溪县了,在那小县城苦哈哈的熬资历,领着固定工资呢,哪有如今的舒坦日子。

  去年,在她和公婆的努力下,陶培胜也调哈市机关来了,不用再在山里守着那金矿,他们一家三口也结束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马小娟有钱,这些年听了苏茉的建议,在哈市也置了不少物业。

  手里有房子,自然不用跟公婆同住,就是赵大娘,马小娟也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个住处,还找了个保姆专门照顾她。他们两口子,隔几天去看一次。

  摩擦少了,日子自然就没了。对于如今的生活,马小娟是十分满意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