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无弹窗)_笔趣阁
回答他仍然沉浸在手册中的内容里,无法自拔。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传咱的旨意,立即召集太医院所有御医,以及京城内外有名的郎中,共同研究此手册,咱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手册中的内容吃透,并推广到全国各州县的惠民药局。”
说完,朱元璋从刘三吾手里再次拿过小册子,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字迹。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大孙,已经为大明的未来,又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不过,眼下除了这本属于意外之喜的小册子,以及之前送过来预测未来的残页上透露的海量信息以外,朱元璋在这次阴阳炁海关闭以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郭桓案。
郭桓案的性质之恶劣,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朱元璋没有一次砍下几万颗脑袋,还是看在朱雄英的面子上,怕一次性送进地府里的人太多。
但是,郭桓一个上任不到一年的户部侍郎,就能贪七百万石,或者说,就敢贪这个数,直接深深地震撼了朱元璋。
朱元璋开始一度怀疑起了自己的反贪政策。
——他们不知道贪墨是要被剥皮实草的吗?
要知道,《大明律》中明确记载:受贿者,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以上则绞刑;窃取官银,一贯杖八十,四十贯以上判斩首。
而对于性质极为恶劣者,诸如郭桓等人,更是直接剥皮做成了稻草人。
实际上,正是朱元璋早年被元朝贪官污吏盘剥的经历,才成为了他大力反贪的动力来源。
因此,朱元璋定下了笞、杖、徒、流、死等“新五刑”以及种种适用条款,这些举措旨在通过严惩,形成对贪墨的强烈威慑,让官吏们畏惧《大明律》,从而有效遏制贪墨行为。
除了严刑峻法,朱元璋还很重视对官员们的精神教育,弄了《难难歌》以及《醒贪简要录》等歌谣、小册子,来提醒官员。
可就是这么双管齐下,贪墨还是屡禁不止,甚至搞出了这种惊天大案。
可以说,郭桓案,直接给朱元璋整不会了......他不禁思考起了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控制官员们堪称“前赴后继”的贪墨行为呢?
朱元璋没想明白,所以打算问问大孙,让他请教一下那头的那些高人们。
当听到爷爷想知道郭桓案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后,朱雄英这才想起来,那头好像都过了洪武十八年了,郭桓案已经发生了,不过看起来,爷爷倒是没有被波及。
于是朱雄英答应了下来,承诺好好研究一番,下回告诉他。

很快,阴阳炁海就消失无踪了。
不过阴阳炁海的消失,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结束,因为朱元璋当看到跟着马三保一起过来的人以后,面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咱让你来了?”
第092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
朱元璋的目光在不远处那群人身上落定。
马三保身后,不仅跟着朱允炆,竟然还跟着朱标夫妇。
朱元璋的眉头微蹙,一种不悦之情在心底升腾,他明明只吩咐马三保去东宫带朱允炆过来,没想到这孩子的爹娘也跟着一起来了,这情形让他如何施展家法?
而此时一阵惨叫声传来,朱标和吕氏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两个人被吊在树上,身上血肉模糊,伤痕累累。
行刑的锦衣卫面无表情地挥舞着鞭子,每一鞭落在人的身上,都能溅起一片血花。
这一幕让吕氏有些心惊胆战,她虽然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犯了什么错,但能被朱元璋如此重罚,必定不是小事......吕氏紧紧牵着朱允炆的手,生怕他也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朱允炆此时也在心里嘀咕:“这两个人被打的跟狗一样,披头散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
然而,当左边树上的人抬起头,披散下垂的头发扬起来,露出了脸庞时,却把朱允炆给吓了一跳。
“四叔?!”
“好侄儿,给你皇爷爷求求情,放了四叔,四叔日后定有重谢。”
朱棣明目张胆的话语,当然不是说给朱允炆听的,而是说给朱标听的。
实际上,朱棣根本就不知道朱允炆也被叫过来这件事,他只听父皇说了“咱叫你来了?”,还自作多情的以为是大哥大嫂和侄儿全家,听说了他被毒打的事情,来给他求情来了。
“皇爷爷,您放了四叔吧......四叔要被打死了......”朱允炆怯生生地说道。
听到了这话,朱棣此刻,心中暖洋洋的。
爹好娘好,都不如侄儿好啊!
嗯,朱棣要是待会儿知道了,他到底为什么会挨这顿毒打,估计就不这么想了。
而朱标夫妇此时离得近了,也看到了朱元璋脸上冷峻的表情,心中不由一紧。
但朱标并未退缩,毕竟,几乎所有弟弟遭到了父皇的惩罚,他都会去求情,这次也不例外。
朱标走上前,恭敬地解释道:“父皇,允炆还小,这么远的路我们实在不放心,所以就跟着一起过来了......不知道四弟犯了什么错?不如放下来再说吧,再打下去,怕是会伤到身体根本了。”
吕氏站在一旁,没有吭声,她心中其实比谁都清楚,这次朱允炆被叫到圣孙坛,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里将有一场风波,她之所以叫上朱标一起跟过来,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孩子。
至于朱棣死不死,关她什么事。
“舅姥爷......饶了我吧。”
这时候,在一旁体魄远不如朱棣健壮,已经有些奄奄一息了的李景隆也求饶道。
“表哥?”
朱允炆这才发现,右边树上挂着的,竟然是他的表哥李景隆。
“你们都先退下,标儿跟咱来。”
朱元璋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然后带着朱标来到了吊着两人的树下,他屏退了身边的锦衣卫和宦官、近臣。
这时候,朱标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朱允炆这趟被叫来,恐怕也是来受责罚的。
“父皇,您到底为何如此生气?”朱标小心翼翼地问道,“允炆他还小,不懂事,如果他做了什么错事,还请父皇息怒,饶他这一次。”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十岁还小?在凤阳乡下都快成婚了!你们就是太宠溺他了,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大事做不成,蠢事倒是没少做,真是让咱失望透顶!”
朱标敏锐地捕捉到了朱元璋话语里的关键词,朱允炆每天也就东宫到大本堂两点一线,他不知道朱允炆做了什么蠢事,但若是孩童的那些事情,肯定不值得朱元璋发这么大的脾气,所以,想来其中另有缘由,而且可能跟阴阳炁海有关。
莫非,是关于“未来天机信息”的事情?
说到这里,朱元璋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盯着朱标道:“咱问你,咱的大明江山,以后是不是要传给你的?你会传给谁?”
朱标心中一凛,连忙道:“若是没有意外,自然是由允炆继承大统。”
“那好!”
朱元璋冷哼道:“咱今天就把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