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妈,都是二婚火塘宝(我和我妈,都是二婚火塘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我和我妈,都是二婚火塘宝全章节在线阅读
我哥是27岁结婚的。(不是我嫂子不愿意嫁嘛,中间拉扯了三年)当时真的是晚婚了,换现在,27岁,年轻着呢,二姐的女儿还在国外读博士呢。(算是对她妈当年早早辍学的补偿了)
我妈对二姐早早辍学这个事还是很记仇的,后来很多细节上面都有体现。比如二姐给堂弟说亲。
八十年代,计划生育特别严格。我们那就是一对夫妻原则上只能生一个孩子,农村稍微松一点,如果头胎是女孩,过几年后还允许再生一个。如果头胎是男孩,就不允许再生了。那个时候的人还挺重男轻女的,想尽一切办法生男孩,男女严重比例失衡。偏偏后来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多女孩还恨嫁,80后的男孩子长大后娶亲就比较难了。
三叔家的儿子就是85年出生的吧。这个堂弟呢性格比较内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普通到扔人堆里三婶也不一定能找出来那种。这种男孩子如果再配上一个普通家庭,那就是妥妥的娶老婆困难户,逃都逃不掉。
堂弟从22岁开始相亲,相了十年,相亲过的对象加起来起码得有一个加强连,也没相出个啥名堂。主要是女孩儿看不上他,也有看上他的女孩,可不是歪瓜就是裂枣,堂弟实在是找不到地方下嘴。照这么个相亲法,哪怕是相个满头飘雪,估计也难有结果。
这也不奇怪,多少比堂弟家境好长得帅的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呢。堂弟这种情况,除非能说会道,会讨女孩子欢心,给女孩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可以娶到老婆的。可惜堂弟的嘴死笨。
但岁月匆匆催人老啊!
堂弟32岁了。
三十二岁的老小伙,摊上的又是传统观念的父母,三叔三婶急得眉毛都要着火了,可这儿媳妇的事八字也还没一撇啊。黄花大闺女找不着,找个二婚的也行啊,只要能传宗接代,总比打光棍儿强啊。
话说可别说二婚的了,这年头,二婚的可比黄花大闺女还紧俏。
也不是说二婚女紧俏,而是精明。
初婚的女孩子呢,多数都被爱情迷了眼,男孩会哄会骗会给女孩提供情绪价值基本就能搞定了,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二婚的女人吃了没钱的苦,一个个的早修炼成了千年老妖,“说千万句爱我,不如给我一沓钞票。”
在这顺便提醒男孩一句:若你是一个穷屌丝,又想找女朋友;那么你就得嘴巴甜一点,年龄往低一点找,为啥?小女孩以为那是爱情,好骗啊。一般来说,女人都心软,生了孩子,只要男人不是太过分,女人都会踏实跟着过日子的。年龄大大一点的姑娘,真不好骗了。
女孩儿则反之了。可别因为男人的几句甜言蜜语就误以为是爱情了,着急忙慌着以身相许,等过起日子来才发现那所谓的爱情却如此不值一提。如果实在是辨别不了,那就晚点结婚生子,时间会给你答案。
艾玛,我这帮了男孩又帮女孩,等于啥也没说。
言归正传。
所以,二婚女人中优秀的女人,也看不上我堂弟这个穷屌丝,人家哪怕是找个年纪大的有钱人,也比找我堂弟实用。二婚女人中那些不优秀的吧,一个二锅头,彩礼还要天价,堂弟也看不上。
堂弟的婚姻啊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地悬着。
三婶满面愁容地说:“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儿子都结婚了,有些人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我去别人家喝酒都感觉好没意思。要是我崽这辈子不结婚,我都觉得白活了。”
听得人又好气又心酸。

没办法,传宗接代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三婶也不想他们家断了香火。
三婶便托家里人多留意给堂弟保媒。
我也有给堂弟介绍过女朋友,但无功而返。做媒这个事儿,还是我二姐这个妇女主任在行,她可是给很多光棍找上了老婆。
堂弟三十二岁那年,二姐总算给他物色上一个合适的对象。俩人一见面,彼此很快就对上眼了,有戏。
但是女方要求堂弟得在县城有房子,另外还要求十万块钱彩礼。
这么算下来,至少得五六十万呢。
这个要求算是婚姻市场里的正常行情了吧,但对三叔家来说有点高,普通农村家庭嘛,为给儿子筹备婚礼,储蓄也是有一些,但那么多还是不够。
“三婶,钱不够我借十万给你。”我豪爽地说,“你啥时候有了啥时候还就行了。”
三婶满是欢喜。
但我妈不高兴了,“人家儿子讨老婆,关你两姊妹什么事了?一个保媒一个借钱的。”
“怎么就是人家儿子了呢?那是我们堂弟唉。”我和二姐异口同声。
“哼,你们倒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也不想想你们是怎么辍学的。当初你哥娶不到老婆的时候,你三叔说我偏心,不给你哥讨老婆,就知道让你们读书。”我妈痛心疾首道,“我可是巴不得你堂弟娶不上儿媳妇,让你三叔尝尝老辣子。”
血缘关系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那些陈年旧事我和二姐早不放在心上了,可我妈还是耿耿于怀。
有道是未经他们苦,莫劝他人善。但生活总得向前看,那些事儿都过去那么久了,我妈老记着又还有什么用呢?我还是想劝我妈得学会放下。
“就算三叔当年得罪了你,但堂弟没有,三婶也没有,对吧。”
“你三婶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我和你爸吵架,她本来在场的,偷偷从后门就溜出去了,你爸打我都不来拉架。”
我能理解我妈,因为她根本干不过我爸,也想有人扯个回旋吧。可我也理解三婶,气头上的人,旁边越有人劝火气越大,三婶也不好怎么办,不如退下去省得让我妈觉得她在看笑话。
“你们自己老吵,你让人家怎么劝?劝了有用吗?凭良心,三婶是不是对我们也还好了。”
“比起你叔叔和姑姑他们,那倒也是好些。”
我妈承认这一点就好办了。
不得不说,这些年来,我妈的妯娌对我妈都还算是不错的了。我叔他们针对我妈的时候,婶娘都有在火上浇水,我妈也能喘口气。
还有,我从来没有感受过三婶对我的轻视。其他侄女在她那是什么待遇,我也是什么待遇,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而且,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三叔也给了我最大的鼓励。
这些事说起来还有好长,下回再说好了。
总之,我妈的疙瘩算是解除了。在我们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协力的帮助下,堂弟顺利结婚了,一年后生了枚胖小子。
皆大欢喜。
扯远了,我还得接着说我想喊二姐来广州打工这个事,比堂弟相亲复杂多了。
第31章 六千块钱买了一个城市户口
出生农村的我,骨子里却不喜欢农村生活,这也算是一个农村人的倔强吧。
书上却总把农村生活描绘得无限美好。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现代写田园生活之美的文案就更是多得不得了,诱惑得很多人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
要我说屁呢!
为啥?那是因为写这些诗词的人都有文化又不差钱,比如陶渊明是士大夫归隐,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那也是大官,是豪门。
真正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根本写不出这么浪漫文艺的调调。真正的农民写农村,写出来的也多是悲壮。比如路遥。
我记得看一篇小说,作者写了那么一句:我同学娶了个甘肃老婆,老丈人来到我们这边丢了,找了一晚上没找着。第二天早晨回来了问他去哪了?他说在河边看了一晚上的水,觉得流掉了好可惜。
把我给看哭了,这才是真实的农民。
我记得刚分田到户那会,自己有了土地,农民恨不得在每一寸土地上都种上庄稼。那时候,我妈领着我和二姐在田埂上面种毛豆,大粪淋在草木灰上搅拌均匀了用来施肥。
我妈挖地,我播种,二姐施肥。
挖地要力气,播种比较轻松,施肥脏。
种完豆子,二姐实在忍不住恶心,黄胆水都给呕了出来。一句话,农村生活真要有那么好,当年知识青年下乡就不会哭着喊着要进城了。有些女青年为了回城,不惜和油腻的大队干部睡觉。
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同样,没有靠着在土里刨食讨过生活的人,也不要跟我说什么喜欢农村。因为你喜欢的只是农村的美好,正如我喜欢风平浪静的大海。
享受农村生活和在农村谋生活不是同一回事。
当然,人各有志,有些人生来就是喜欢农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