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朱元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朱标朱元璋完整版全文在线赏析
太监刘和当即会意,接过折子呈到了老朱跟前。
只不过不等老朱开口,只见朱标面色阴沉,冷声斥道:
“涂节,你可知罪!”
此言一出。
涂节茫然之下,连忙跪在胡惟庸身后。
“臣....臣涂节.....”
“你身为御史中丞,朝中勋贵多有不法,你却不知。”
“甚至还劳烦左丞相胡惟庸进言,涂节,你该当何罪!”
涂节闻言,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目光鄙夷狠狠瞥了胡惟庸一眼。
只因淮西勋贵不法的罪证,都是他带人调查的。
甚至胡惟庸呈上去的那封折子,也是他涂节亲手写就。
可刚刚胡惟庸弹劾淮西勋贵时,压根没提到过他,胡惟庸这是想要独占此事的功劳!。
更让涂节气愤的是。
在早朝之前他还拜见过胡惟庸,当时胡惟庸压根没告诉过他,要在今日弹劾淮西勋贵。
即便心中鄙夷,可涂节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
就算他现在当着老朱和朱标的面与胡惟庸对峙,胡惟庸也不会受到什么严惩。
可得罪了胡惟庸,他涂节在朝堂之上便再无立足之可能。
念及至此,涂节无奈只好跪地认罪。
“臣.....臣涂节知罪.....”
“既然知罪,那便知耻后勇。涂节,孤命御史台彻查勋贵不法案。”

“臣遵旨......”
就在涂节领旨谢恩之时。
只见胡惟庸再次出声道:
“殿下,臣以为御史台彻查淮西武将多有不妥。”
“犯案勋贵中,多为侯爵,在军中担当要职。以兰台之威,不足以彻查诸多勋贵,甚至有被挟制之可能。”
“放肆!”
老朱心中早就憋着一肚子火,听到胡惟庸这话,直接怒喝出声。
可此时的胡惟庸似乎早有预料一般,面对老朱的怒火非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说道:
“陛下,涂节身无爵位,官职微末,不足以彻查勋贵侯爵。”
“臣请陛下将彻查勋贵武将一事,交由锦衣卫处置!”
听胡惟庸说完,老朱怒火当即消失。
而奉天殿的其余百官也瞬间恍然大悟。
实际上,今日胡惟庸若不进言,阻止朝廷设立锦衣卫。
诸如宋濂、高启等人其他官员也势必要开口劝谏。
可胡惟庸方才已经说了,淮西勋贵不法,御史台不足以监察其过。
甚至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可能会被那些不法勋贵的威势所胁迫,从而无法将勋贵不法案调查清楚。
因此,只听命于陛下和太子的锦衣卫,才能将勋贵不法案彻查到底。
也是因此,倘若此时还有人敢进言阻止锦衣卫的设立。
那就容不得其他人去想,这些出言劝阻的人究竟和勋贵武将一样,平日里也有诸多不法行径。
还是说他们身为朝臣文官,已经和勋贵武将勾结在了一起。
再者说了。
大明建国之初,武将威势本就强过文臣。
对于自命清高的文臣来说,这本就是难以接受的事。
况且平日里,他们也对那些骄纵跋扈的勋贵武将有所不满。
所以看到锦衣卫设立之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彻查勋贵武将,打压武官,这些文臣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既然如此....”
朱标将目光转向老朱。
当看到老朱微微点头后,朱标朗声道:“传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进殿!”
不多时,毛骧快步走到大殿中心跪下。
“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毛骧,方才胡相所言,你可听到了?”
“回禀太子,臣听到了。”
“好,孤命你彻底勋贵不法案,若遇阻碍,可找胡相寻求帮助。”
毛骧闻言还有些不明白朱标这话的意思。
而旁边的胡惟庸却当即便跪地谢恩道:
“臣胡惟庸自当协助锦衣卫,彻查勋贵不法一案!”
“退朝吧!”
语罢,老朱和朱标缓步朝后殿走去。
等到了坤宁宫。
老朱刚一坐定便看向朱标没好气道:
“还真让你小子猜对了,胡惟庸真就不敢阻止朝廷设立锦衣卫。”
“父皇说得是,不过今日看来,这胡惟庸属实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嗯?从何说起?”
朱标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今日朝会上,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声音无论是大还是小,朝廷都可以在胡惟庸的罪状上添上一笔。”
“将来清算胡惟庸时,也能更方便些。”
“可胡惟庸却另辟蹊径,将勋贵不法的事情给抛了出来。”
“正如胡惟庸说的那样,在处理勋贵不法案上,御史台不足以秉公处理,因此锦衣卫就显得必不可缺。”
“也是因此,朝中若还有人敢劝阻设立锦衣卫,势必会被认为是勋贵武将的同党。”
听朱标说完,老朱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而旁边的马皇后和常氏却有些糊涂。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坤宁宫几乎快成了老朱、朱标处理朝政的谨身殿。
加上对朱标爱屋及乌,所以对常氏,老朱也不太在意什么君臣之别。
“你们娘俩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常氏闻言,见马皇后微微点头后,这才开口说道:
“父皇,儿媳以为这胡惟庸刚进位左丞相便和淮西武将交恶,属实是有些莽撞了。”
听到常氏这话,老朱、朱标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微微摇头。
片刻过后,朱标这才开口道:
“胡惟庸非但不莽撞,反而聪明的很。”
“恐怕等那些将帅返京之后,他们还要对胡惟庸感恩戴德!”
第三十七章.一石三鸟,一计三成
“感恩戴德?”
常氏满脸狐疑,看向身边的马皇后。
可马皇后同她一样,也很疑惑的摇了摇头。
“兄长,为何胡惟庸弹劾功勋武将,这些武将还要对他感恩戴德?”
“因为拖得时间越久,父皇对不法勋贵的惩治就越重。”
朱标看了眼旁边的老朱,继续道:
“父皇不是不知道勋贵武将多有不法,也并非能够容忍他们欺压百姓。”
“父皇之所以迟迟没有处置这些勋贵武将,实际上是父皇还没找到两全的办法。”
“标儿说得没错。”
朱标说完,老朱轻咳了一声便开口说道:
“自打咱大明建国以来,勋贵之家就多有不法。”
“为此,咱没少警示过他们,也没少敲打过他们,哪怕咱颁布了铁榜律历,最后依旧收效甚微。”
“因此这一次,咱不打算像之前一样,稀里糊涂就给糊弄过去。”
“可即便如此,对于那些个老兄弟,咱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咱也不愿一把屠刀下去,杀的等咱老了以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咱才有些犯难,想着该如何留住他们的性命,又能严惩他们,让他们今后不敢再行不法之事。”
听老朱说完,常氏沉吟片刻,当即便惊讶出声。
“所以胡惟庸提议,用锦衣卫绳治勋贵不法,便是一个折中的好办法?”
见老朱和朱标都微微点头,常氏这才继续说道:
“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父皇和兄长,自然可以便宜行事。”
“所以用锦衣卫彻查勋贵不法案,自然能起到严惩勋贵的目的。”
“同样,也是因为锦衣卫听命于父皇和兄长,最后父皇可以一言而定,保全那些勋贵武将的性命?”
“正是。”老朱看向常氏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可也正是听到了老朱肯定的回答,常氏脸上愈发诧异了起来。
“如此说来,这胡惟庸着实聪明的很。”
“锦衣卫的设立,明面上看就是针对胡惟庸这个左丞相的。”
“对于设立锦衣卫,如果朝中反对之声过大,那便可以认定是胡惟庸暗中唆使,是他胡惟庸不想朝廷设立锦衣卫。”
“可如果反对之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