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致成林静免费小说-徐致成林静全文阅读目录
在这之前,她也就在饭桌上见过新郎两次,那都快十五年前的事了。
“我就知道你不信,那年我上初三,因为我爸做寿,家里请了好几桌亲戚,秋逞也来吃晚饭,吃饭吃到一半,他把我喊到外面去,问我要你号码呢?”
“真的,还是假的?那你给他没?”
“当然不给他啊!我说你是我表姐,都上大学了,秋逞就打退堂鼓了,姐姐,你那会看起来很嫩。”
“胆子真够大的啊!你们是觉得我土吗?”林静尴尬地说道。
季正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胆子大么?
呵,其实他当时想得更多呢,但不方便说给她听。
他清楚记得,当时那桌上还有个季秋宁的胖子,也一直盯着林静看。
男的看男的最清楚,这南京来的富二代八成是对表姐有意思。
不出所料,季秋宁的父母还暗暗向李芷打听林静的年龄,他们说这些的时候都没避着季正,因为觉得季正还是个孩子。
关于侄子季秋逞的冒失要号码行为,季正根本不怕。
他知道林静不会对初中男生感兴趣,但对于这个叫季秋宁的远房亲戚,他当时很有些担心,因为季秋宁的父亲是某大型央企的高管,行政级别很高,那天很多人都巴结他。
最重要的,季秋宁是个大学生,他用着最新款的手机,过着初中生完全不了解的生活,他可能和表姐有共同语言。
而在当时季正的眼中,大学是个遥远而高级的地方,也远超出了一个初中生的认知。
他又急又无奈,恨不得自己长高些.......为此他那天食欲全无,天都暗了。
幸好,第二天中午,他听壁脚,从母亲和嬢嬢闲聊时得知——胖子他被林静委婉地拒绝了。
他高兴地连吃两碗饭。
想到这,季正也觉得自己当时很2B,不是吗?
傻透了!

-
没多久,tຊ有几个人跑来桌上敬酒。
林静听他们称呼季正“季检”,季正则称呼他们“主任”“科长”之流。
说完场面话,喝完这一圈,季正轻轻拍了拍林静:“我现在随他们去张书记那桌敬酒,去去就来,你多吃点。”
季正一走,林静就局促起来,抬眼就对上阿姨和姨夫两人慈祥的目光。
呵,看起来,他们好像......对自己挺满意的啊。
这可咋整啊.......
林静可从来没想过嫡亲姨母用这样的眼光打量自己。
李芷一边看林静,一边悄悄对季卫鸣说道:“之前小森说她长得像静静,我倒觉得不是很像,你瞧她眉毛和眼梢都翘起来的,肯定比我外甥女还要性子硬一些。”
季卫鸣笑道:“毕竟年纪小那么多呢,总要娇些。”
“待会我拍两张照,传给我姐姐看看。”李芷掏出她的华为手机开始调滤镜。
季正一坐回来,李芷就按下了快门。
急得林静忍不住悄声问他:“怎么办?阿姨会不会把照片传给我妈呀?”
“应该会吧。”季正一边说,一边侧身靠近林静,还朝李芷比了个耶。
林静恨恨地叹气:“阿正,你玩大了。”
“是吗?我一直是压大不压小。”他眉毛一挑,笑着说,左脸现出极浅的酒窝。
林静以前倒没在意他左脸颊的有这样的酒窝,也有可能他小时候有些婴儿肥,显不出来也是正常。
长大后两人又不常见面,平时在长辈跟前季正也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模样。
哪会像现在这样?
看季正满不在乎的样子,林静也只得强颜欢笑,撑完了全场。
散场的时候,季正问她:“下午,我们去外婆家租屋那边转转?还是你想去我家坐坐?陪我妈唠会嗑?但保不齐阿姨和姨夫也会被我妈邀请过来看闹猛哦。”
林静还没回答,李芷就招呼道:“阿正,你坐爸爸的车带林小姐去你新房子里坐会?我马上再去买些水果,通知你阿姨也过来玩。”
林静立马揪了揪季正的衣袖。
季正知其意,对母亲说道:“我那边昨天来工人敲了露台,家里搞得有些乱,要不我带小月去附近转转吧。”
李芷问他:“你喝了酒不能开车呀!让你爸爸带你们去附近景点玩玩?”
“不用,我就带她去外婆家老房子那边去看看,走路过去就行。”季正对他母亲说道。
“那晚饭呢,晚饭总要回来吃吧?”李芷问。
“再说吧。”季正朝母亲挥挥手,“你们留在这看看堂哥一家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我带林月先走,到门口再去和新郎新娘打个招呼。”
-
在酒店门口。
季正问她:“你还记得怎么走吗?”
林静摇了摇头。
这十几年变化太大了,这一片都快拆光了。
季正笑道:“那你跟着我,其实这已经离开外婆家不远了。五年前拆到外婆家前面一排,就被喊停了。”
林静问:“为什么喊停?”
“因为换了领导,以冯敬河为界,河的南面被划为生态不开发区。”
林静哼了一声:“朝令夕改。”
“不拆也好,我们还能回去看看,但没有人住,房子就少了人气。”他掏出一串钥匙,“你看!这是什么?”
“你有外婆家的钥匙?”
“嗯。”
第114章 别动,小心摔我怀里
走出酒店,季正却叫了辆网约车。
林静上车后问他:“你不是说走过去吗?”
季正没说话,目光落在她的鞋跟上。
林静便不说话了。
五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个路口。
林静一下车就认出来了——前面那条斑驳的柏油马路就是通向外婆家的路。
这条路藏在立交桥的绿化带后面,被新路几乎完全覆盖。
林静想除去附近的村民,无人会在意这还有条路。
这是苏南城市化的烙印,推土机把很多村居变为为工业园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拆迁”两字就慢慢吞噬农田、村庄,以至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几乎没有了痕迹。
林静对季正说:“变成不开发区也好,要不然,B市就没有农村了。孩子以后要去看农村,恐怕要到太湖边上去找了。”
季正摇摇头:“太湖边上都是外地人来承包的茶场和农场,我们下一代真的连农村都很难看到了。”
-
林静这代人,对农村有一种朴素的向往。
因为他们出生在城镇,但偶尔暑假会被父母“下放”到乡下祖父母家中。
但林静的爷爷和外公都是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也不用真正地去干农活,田里的农作物是相当于他们养的花草,而这样小别墅般的房子刚好可以供老人田园之乐。
九十年代苏南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的味道。
虽然城镇化进程已经开始,但至少农田还菜园还有老人耕种,何况这种度假式的农村生活,还夹着祖父母对孙辈的宠溺和逃避学业的乐趣。
但如今一看,记忆中的那些房子显然是破旧了,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楼房,在岁月的打磨下尽显疲态。
这种楼房一般在老人过世后便就无人居住,后辈们因为生活或工作的原因都生活在城市,所以被拆迁得仅成孤岛。
像那种西方的工业遗址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
走过一片水泥地,林静和季正来到外婆家前面。
那一整排楼房都大门紧闭,没有人住的迹象,只听得到鸟叫和虫鸣。
季正要拿出钥匙开门,林静拉住了他:“算了吧,里面不知道有没有打扫,水、电还能用吗?”
“两个礼拜前,外公还回来住了几天,现在雇人一个月来打扫一次。”季正笑道,“放心吧,我看过还挺干净的,也没什么味道。”
-
门一打开,熟悉的场景展现。
老式的八仙桌和长案是江南农居的标配,还有那个老式的挂钟,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除了墙上多了一张外婆的遗照。
季正把前后门打开,风一通进来,就仿佛一切就生动起来。
似乎转头就能看到外婆系着围裙忙前忙后的场景。
林静不知道为什么就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