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祝晚梨司淮精彩美文免费阅读 祝晚梨司淮历史小说

时间: 2023-11-21 09:21:41  热度: 13℃ 
点击全文阅读

他也没有不耐烦,就那么认真地听我说。

嗐,你别说,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有人能听我说这么久话的。

母亲呀,女儿好像是真找到了真爱呢!

皇祖母早年就去了行宫,母后和母嫔又都不喜欢看小辈立规矩,怕丢脸的我松了好大一口气。

不过成婚第二日,母后和母嫔先后拉着我说了好久的话。

讲了夫君小时候的好多事情。

心疼死我算了。

我那么优秀的夫君从前竟是这样过来的。

长辈们的事情早就和解,我就是心疼我家夫君。

他那么好的人呢。

当晚上他没哭,倒是我好不端庄地扑在他怀里嚎了一整宿,妆哭花了跟个鬼似的,还把他衣裳弄脏了好多。

他脾气可好了,一点儿都不生气,还不嫌弃我丑。

嗷~更爱他了!

不过该说不说,我夫君可爱害羞了。

我每次一喊他“小翊翊”,他就从脖子红到耳后根,纯情得不得了。

旁人都不知道,就我知道哈哈哈哈哈~~~

兴许是我太能说了吧,我把他带歪了。

听说前些日子他上朝的时候把朝臣们怼了,一举成名。

嗯,没有错,这就是我夫君。

厉害死了哈哈哈!

哎呀不说了,他回家来了,我俩要去外头吃好吃的了。

先告辞了~

第448章番外:司泽

我成婚了。

太子妃是师傅的嫡亲外孙女儿,还是姣姣的好友。

她叫姚知薇。

很小的时候,我就见过她了。

在姚家的院子里,太子太傅染病时,我前去拜访,远远地就见到回廊口坐了个正在看书的小姑娘。

姚家的小厮告诉我,那是他们家大姑娘。

姚家的嫡长女啊,我很早以前就记住了这个名儿。

我是太子,能与她交际的并不多。

尤其是她生母亡故父亲继娶后,我连去姚家时都再见不到她。

打听后才晓得,她过得渐渐不如意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对她印象极好,便暗中帮衬了些许。

但那只是基于她是我师傅的孙女儿,且我看她顺眼。

说起来她自个儿也凶,她那妹妹,并未太从她手里讨到好。

我对未来的太子妃也并非不在意,只是我是太子,父皇和师傅都教导我,以国事为先。

那日去了揽月台,我才晓得她也在里面。

看着那一批批陌生又虚伪的脸,我其实挺烦的。

直到经姣姣的指引看到她。

我想,若真必须要有个太子妃,那我希望是她。

至少她是除了母后妹妹和宫里需要注意的女子外,我最知晓秉性和能耐的。

可太子妃这位置实在要紧,也并不能随意了。

那日我私下找过她。

我问她愿不愿意做太子妃。

她说她愿意。

她拢共没见过我几面,只是她受惯了家里父亲的漠视和妹妹的打压,她也是个有追求和报复的,不愿一辈子困在宅子里。

我成全她,她成全我。

经历过幼时的事情,也记得母后的教诲,对我的太子妃,我虽算不上爱,可我很敬重她。

婚后我与她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我给足她体面和尊重,她也将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

后院女子不多,唯有两个奉仪,是她作主纳的。

我其实挺忙的,每天花时间去去太子妃那里已经极限了,那两个奉仪,纳过来了许久我才走动一次。

后来父皇退位与母后远游,继位后我就更忙了。

后宫里添了许多人。

但我也不喜欢和不太熟的人硬相处。

我还是最喜欢去皇后那里,其他人在嫡长子没出来前,通通赐药。

不久后,皇后怀孕,诞下了嫡长子。

父皇母后回来了,亲自给我的嫡长子取名又册为太子。

我也经父皇教诲懂得分权制衡的道理,总算没那么忙了。

皇后给我添了好些后妃,可无论是哪个妃子,贤妃也好梁嫔也好,什么样的我都不是很喜欢。

一个也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什么兴致。

反而是皇后,她知道我所有的事情,和母后还有姣姣也相处得最好。

我和她待在一起总觉安稳又平和。

这是在其他妃嫔那里没有的。

可看着父皇和母后还有弟弟与弟妹们间的爱意,我有时会觉得挫败。

我想起那年清明,崔夫子从博陵带回了两个旁支的孩子充作子嗣。

他自遇到姨母后,终其一生再难遇到心动之人,此后孑然一生与清风明月相伴。

可我活了半生,从未遇到这样一个女子。

我曾问过母后,什么才是风月相关的爱,我又何时才能碰上如母后之于父皇一样的人。

母后告诉我,每个人遇到的人都是不同的。

遇到挚爱的模样也不尽相同。

或许是轰轰烈烈,也可能是细水流长。

只要觉得心安有归处,便已经是难得的爱了。

我突然觉得没必要再寻找了。

我的皇后,便已经是最好的了。

我想,世上的爱也大多如此。

珍惜眼前便是最好了。

我会和皇后长长久久下去。

就如父皇和母后那样。

恩爱两不疑。

第449章番外:荣太后

晋国公府荣氏是传承百年的世袭国公府。

我便出生在这样钟鸣鼎食的簪缨世家。

因是长房嫡长女,三岁后我便被带离母亲身边,由祖父和祖母亲自教养。

祖父是一等太傅,祖母出身士族,皆博学而广知。

祖父教导我人世黑白之辩,祖母则潜心使我懂得是非对错之礼。

到了八岁上,我被教养得越发出色。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祖父和祖母叹惋。

“浅沅若为男子,必定为君之肱骨,领荣氏百年不衰。”

我听了不以为然。

男儿可开疆拓土,女子亦可功著于社稷。

十四岁那年,北夷犯我国土,不过半月,敌军便直捣边境边关,驻军幽州外,又遣使者入京,开口便要百万两白银,更要嫡出公主和亲,否则必不撤兵更要屠尽所有降将。

百万两白银着实高价,大邕虽非无银,可这一给,便要使国库空虚不说,中州大国大邕更要颜面扫地。

朝臣们起初不愿受这屈辱,主战。

可大邕百姓历经太多年安逸,自以为盛世犹在,穷兵黩武多年,如何能敌。

户部兵部将粮账和兵册供上,三日后,朝臣们看清现状,又齐齐不敢作声了。

陛下忧思悬悬,累日与朝臣商讨求和还是攻打无果后,夜半亲上晋国公府,求助于荣太傅。

彼时祖父正与我谈到此事。

因此事已然摆在明面上,陛下来也并未避讳我,反而询问我对此事看法。

我从祖父那里知晓大邕多年的弊端与当前的困境。

可许多话,祖父不能明言,我却可以。

“大邕盛世近百年,上至皇室下至贩夫走卒,皆重文而轻武,娇而鄙战,如今他国进犯,禀雷霆之势而下,意在破我疆土,取大邕江山。而今北夷驻兵雍州城门外,却不攻而取利求和,乃惧大邕旧势及西北番邦之心异,唯恐他国惧大邕之势而联合抗北。”

“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邕士气尚未衰颓殆尽,北夷便静而观变。若一旦大邕许以北夷利益,大邕士气势必凋零,其余诸国也将不再畏敬陛下,更要一次次让步。直至日薄西山国微而民凋,藩国敌国却士气高涨,兵马足备,大邕繁盛便可顷刻付之一炬。”

这样堪称诅咒的话实在是大不敬。

我说完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