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多年,睁眼成了得道高人(陈长生秋月酿)全文免费阅读_沉睡多年,睁眼成了得道高人章节免费阅读-笔趣阁
平安点了点头,随即便走了。
芸香端着那碗莲子粥回了院里。
让丫鬟拿了个小碗来后舀了一碗尝了尝。
滋味很是清甜。
可芸香却好像在想些什么。
一旁的丫鬟见此问道:“小姐在想什么呢?”
芸香缓缓回神,低头看向莲子粥。
她在想,陈先生到底还是将她当作是小孩子。
不过也没什么不好的。
“粥很甜。”芸香答了一句。
丫鬟问道:“加了糖吗?”
芸香却又摇头。
丫鬟有些不解,若是没加糖的话,再甜又能甜到哪里去。
还有……
好像小姐这些年也不是很爱吃甜的啊。
第459章 :君子不救
陈长生留了些让如意晚些端给王三娘,吃完过后,如意便在院子里看起了书。
书是平安从教书的先生那里借来的,之前平安去过学堂,得那位教书先生看重,其实那时就该入学了的,但是平安不太乐意,他还太小了,那时候都才满四岁,远远还没到年纪。
王三娘也没强求,在加上那时候还不是很太平,便打算再过段时日,平安也能多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书里面写的什么?”陈长生问道。

如意说道:“是一个人话,叫齐师。”
书名便是《齐师语》。
这本书早便有了,有些类似于《论语》一般,里面多是一些道理。
而这位齐师则是旧景时的先贤,后由他弟子编著出了这本书,传诉天下,学堂里基本上都有这本书。
“如意看的懂吗?”
“有些懂,有些不懂。”
如意的见识其实还不足以明白书里的东西,但也无碍,她早已启蒙,随着岁数的增长慢慢能明白里的道理。
到了正午的时候,平安休息。
他坐在一旁问陈叔叔,“为什么芸姐姐称陈叔叔为先生?”
陈长生道:“你陈叔叔以前是说书先生,被称先生不是很正常吗?”
“是吗?”
平安觉得兴许不是,又道:“陈叔叔以往不会真的是教书先生吧?”
陈长生摇头道:“没教过书。”
“哦……”
平安撑起下巴,说道:“再过两个月平安就要去学堂了。”
陈长生看了他一眼,说道:“是该去的。”
其实应该是八岁。
但是平安懂的比同龄人多的太多了。
平安却是摇头道:“可是平安不想去。”
“去了学堂不也是读书吗,我听过教书先生的课,只觉得很没意思,没有平安看书来的安逸。”
“书里的东西平安都看的懂吗?”
“当然。”
陈长生随即道:“那陈叔叔考考你?”
平安认真了起来,拍着胸脯道:“陈叔叔尽管考我。”
陈长生想了想,随后问道:“若有陌生人掉进水井,你若救人,就会死,你救不救?”
平安愣了一下。
他思索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
陈长生见他半晌都没出声,于是便问道:“可是想明白了?”
平安抬起头来,张了张日却答不上来。
“所以救还不救呢?”平安问道。
陈长生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君子不救。”
“不,不救?”
平安又是一愣,这好像与他在书中所学的,并不一样。
君子不救,但若是不救,那还是君子吗。
陈长生解释道:“遇见不幸事,先有恻隐心,但是君子并不是迂腐人,他可以去井边救人,但绝对不会让自已身陷死地。”
“这是一位齐姓先生教会陈某的道理,现在陈某教给平安。”
“是齐师?”
陈长生摇头,说道:“是一位叫齐静春的先生。”
“君子可以死道义,但是,不能只是死道德。可以为了心中的道义、理想、使命而死,但是,不能因为道德上的束缚而死。”
“如今,平安可敢说什么都看的懂吗?”
平安沉默了下来。
陈长生道:“读书的意义不在于理解书中的内容,道理始于书中,止于事外,更为重要的,在于教会平安如何为人,如何行事,如何正确的看待世事,这是需要有人引导的,先生称为先生,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识,而是在于其知晓做人的道理。”
平安听的有些恍然,他张了张日,好像发现了其中许多他不明白的事。
就好像君子不救。
片刻后,平安抬起头来,看向陈叔叔道:“陈叔叔能做平安的先生吗?”
陈长生听后顿了一下,摇头道:“陈某不行。”
平安觉得惋惜,他觉得或许陈叔叔要比学堂的先生厉害。
能说出君子不救这样的话人,定是一位不得了的先生,而陈先生听过这位齐先生的话,一样也是一位不得了的先生。
这一天平安坐着想了许久,剑也没练了。
他在想读书的意义,想何为做人,想这个世道又是怎么样的。
这本不该是他这个岁数想的东西,但却都提前到来了。
“陈先生,那学剑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不知不觉之间,平安不再称呼陈长生为叔叔了,而是先生。
陈长生想了一下,说道:“大概是为了往后不遇上‘君子不救’这样的道理。”
平安看向了手里的木剑。
他忽然间理解了书里面写的‘任重而道远’。
………
晌午时陈长生出门去买油灯所需的油。
卖的多是一些牛油、猪油还有羊油,陈长生看了价钱过后便放弃了,这东西可真不便宜。
转而陈长生便买了蜡烛。
青山城大多数人家都是买的蜡,因为蜡可以循环的用下去,也比灯油便宜的多。
买了几支过后陈长生便打算回去。
在街上的时候却被人给喊住了。
“陈先生!”
喊住陈长生的人是陶生。
陶生就在对门的铺子里,是家陶碗铺子。
陈长生走了过去,问道:“这铺子是陶兄开的?”
陶生摇了摇头,说道:“陈先生说笑了,我哪有这本事啊,就是个伙计,帮忙打下手的。”
“不错啊。”陈长生看了一眼铺子里,随即道:“陈某正好也想买几个碗。”
碗不太够,之前许是院里遭了老鼠,好些个碗都摔坏了。
“成啊,正好给陈先生挑些个好的。”
陶生引了陈长生进去。
他可不敢马虎,都是选的好碗。
陈长生道:“到不用太好的,能凑合着用就行。”
陶生听后便猜可能是陈先生没带够银两。
“后面有些缺日的碗,只是模样不太好看,其他的倒是不影响,陈先生倒是可以拿些去。”
“这不好吧,陶兄怕是会被为难吧。”
“这倒是无所谓,这些碗都是残品,都不怎么卖的出去,最后要么砸了,要么就扔了,拿几个无所谓。”
用碗可是讲究,这里的人不用破碗吃饭,因为不吉利,有几个钱的都会买些好碗用着,这破的碗,就一直没怎么买。
陈长生倒是捡了个便宜。
第460章 :兔毫釉面,寝食难安
“陶兄如今是就是在看铺子?”
“平日里闲着就看铺子,不忙的时候就跟着师父去城外学烧窑的手艺,其实说来也不是伙计,倒是个学徒。”
“原来如此,陶兄如今学到何种地步了?”
“陈先生可就别问了,我学了这些年,连烧瓷碗都还没学全呢。”
陶生无奈一笑,这手艺可不是造个窑点火就能成的事,火候,天色,还有各种复杂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陈长生听后道:“这般说来,陶兄的师父在烧制瓷器上不限于这